中文版|返回旧版|English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深切缅怀王宏硕教授】遍植桃李不言倦,高风亮节贯始终

通讯员: ;发布时间:2018-08-30  点击数:

2018年8月15日,著名的水电专家、教育家、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常务副院长、湖北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创始人王宏硕教授因病与世长辞,享年98岁。他治学严谨,博学睿智,奖掖后学,遍植桃李,成果丰硕;他孜孜不倦、勇于创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进取精神;他淡泊名利、不计得失、廉洁从政、两袖清风的奉献精神;他尽心竭力、锲而不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敬业精神;他团结同志、襟怀坦荡、敬贤礼士、宽厚平易的道德风范,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党的教育事业和水电事业的发展努力奋斗。我们在万分悲痛之余,特撰此文以深切缅怀王宏硕教授。

诲人不倦,奖掖后学

王宏硕教授是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1920年12月。194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同年赴日本东京大学进修;1944年回国,踏入教育界,1954年调入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他从此一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成长为一名知名的教育专家。

他参加了武汉水利学院的筹建工作和首次开学典礼,曾任武汉水利学院副院长、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常务副院长,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生为本。在学校的教学与科研上,他有其一贯的主张和见解。首先,他一贯坚持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方针,认为重点高校既要成为培养人才的“教学中心”,也要成为促进科技进步的“科研中心”。其次,他特别强调高等学校的教书育人功能,同时还强调所有教师除主要承担教学任务外,也要尽可能担任一定数量的科研工作。第三,他强调科研工作应在广泛开展多领域研究的基础上,狠抓重点,形成特色,使学校在某些科技领域切实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研中心”。第四,他强调抓教学和抓科研工作,都必须重视过程管理。这些教育思想在当时颇具前瞻性,至今仍熠熠生辉。他还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湖北高等教育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为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水利水电学科的高等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主要从事水工建筑物的教学工作,同时还承担了水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灌溉工程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他诲人不倦的精神及承担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口皆碑。他培养的一批研究生,都在各自岗位上为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勘测设计大师、国际大坝委员会副主席、大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教学和科研管理的骨干、全国最大水利水电和电力工程勘测设计建设企业——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公司的总工程师等。

治学严谨,不断创新

王宏硕教授在承担繁忙的行政管理工作的情况下,仍坚持开展科学研究,前期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灌溉取水防沙方面,中后期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大坝抗滑稳定和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在他的推动和组织下,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参与成功建设了中国第一座碾压混凝土坝——福建坑口碾压混凝土重力坝。

他著述颇丰,先后发表了40多篇极具学术价值的论文,其中6篇获部级优秀论文奖,科技成果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表《岩基重力坝抗滑稳定审查的弹性抗剪强度公式---兼论抗剪断安全系数》等论文,在高坝岩基抗滑稳定等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还主编了《水工建筑物》通用教材,主持编撰了《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水工建筑物分册)、《日汉水利水电工程词典》等,获得各方好评。

热心社团,服务社会

王宏硕教授热心社会活动,投入大量精力参与社团工作。作为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的发起人之一,他在其成立大会上被推选为常务理事并连任三届。他建议并代表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主持成立了碾压混凝土筑坝专委会,组织专委会在岩滩、昆明、桂林、坑口等地召开了多次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经验交流会,极大地促进了碾压混凝土坝在我国的发展。他还曾担任过湖北省水利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上世纪80年代,湖北水电建设渐入佳境,葛洲坝工程、清江流域开发、三峡工程建设锣鼓声催。1984年,在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的主动关怀与支持下,决定成立湖北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筹备组由王宏硕等7位同志组成。1986年4月,湖北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正式成立,王宏硕教授当选学会首届理事长,后连任第二届理事长。在他及以后几届理事长的带领下,学会不断成长和壮大,现已成为拥有101家会员单位和5650名会员的学会。

王宏硕教授作为该学会创始人之一,坚决贯彻学术团体的根本宗旨,为学会建章立规,创办学术刊物《湖北水力发电》(即现在的《水电与新能源》),组建专委会,成立科技咨询服务部。在他担任学会理事长期间,学会紧密结合全国特别是湖北水电建设的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和智力咨询服务、科技交流与人员培训等活动。在调研的基础上,学会提出《湖北省能源发展战略建议》,提出堵河流域水电建设二期、清江中上游水电开发以及全省中小水电建设等方面的建议,为有关决策部门和单位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学会以创新思维召开“碾压混凝土坝及面板堆石坝新技术研讨会”“水工建筑物老化及病害防治学术研讨会”等大型学术会议,发挥了显著的水电技术交流推广作用。学会还为南河水电站、长顺水电站、富水水电站等水电工程提供了建设性的咨询意见,都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常晓林 王绍良 赵英林 何金平)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南路8号电话:027-68772215学院邮箱:sdxy@whu.edu.cn

Copyright © 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中国)有限公司 - 搜狗百科